2022年11月18日 星期五

🎵藏在貼紙相背後,我這苦心開過沒有,但試過散心旅遊,如何答沒有 🎵


經過三整年的抗疫戰,很多人都疲倦了。多年來,限聚令下,朋友無法相見。對一切的政治、抗疫等都開始疲勞了。大家對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勁、冷感和漠不關心。又不可以出國旅行,整個人都愈來愈Hea。

發現 自身價值觀 和 邏輯跟社會環境完全不符合,很不自然,難過像得了重病一樣,喘不過氣來,幾乎快要倒下,很想出外休息一下。原本今年年頭打算上郵輪玩,還重金訂了郵輪的海景露台房,希望可以在郵輪上蹂躪一番。結果竟然是連郵輪公司比我還快倒下,宣告破產。

對上一次旅行是2018年12月,至今為止剛好3年零11個月了。沒有旅行生活的我,跟朋友笑說比起 日治時期 3年零8個月還要難過。

回想這3年零11個月裡發生了很多事。

2019年社會運動、香港發生咗好多事,好多人都唔開心,喊又喊過好多次,傷心又傷心過好多次。

2020年開始疫情、限制出入境、超市搶食物搶廁紙搶米、學校全面停課、限聚令、禁堂食、各行各業停業、倒閉。 而我在2020年幾乎每個星期都陪家父到醫院,不是抽血、覆診,就是做化療; 大女兒突然說腳痛,要去醫院做物理治療; 兒子在遊樂場跌倒了,手臂骨折,要陪他定期去醫院覆診; 小女兒出世後發現心臟有雜聲,又要定期到醫院覆診。

輪到我自己出現問題,不知道為甚麼肚子會痛,於是花錢去做超聲波檢查、檢血等等都做齊了,但也找不到肚痛原因。 然後突然又牙痛,首先要脫智慧牙,還要開刀動手術,之後更要杜牙根,前前後後花了八個星期才做完(花了接近兩萬元)。接着還有我祖母 和 外婆先後過身,忙於處理她們的身後事。

真係人都癲。😫

2021年年初家父過身,然後一直忙着辦他的身後事。這一年開始,身邊很多朋友開始移民海外。 「郭安發」來了,很多外資也用腳投票選擇離開香港,反映外國對香港發展前景非常不明朗。

2022年,到這一刻疫情還沒有完結,經濟愈來愈差,兩餸飯舖頭愈開愈多,另一方面街上的空舖愈來愈多,因為等不到經濟反彈,愈來愈多公司選擇結業。眾多存在多年的民主派組織和團體,接二連三解散,組織領袖不是身陷囹圄,就是遠走他鄉開始流亡生活, 或者銷聲匿跡。政治、經濟等都為社會帶來翻天複地的改變,香港由 HongKong 變成 Xiānggǎng

不是因為抽中了機票,然後又剛好 放鬆入境檢疫至「0+3」,或許我也不會這麼早就出國旅行。

事隔3年零11個月,再次出境,感覺非常漫長。

工作上因為早幾天有人站在我身旁狂咳,令到我當天放工後有點喉嚨痛,還以為自己臨出發前才中招。因為疫情過了三年以來我一直也沒有患過Covid 19,難道這次臨去旅行前才中招??不會這麼黑仔吧?!幸好只是虚驚一場。

我所乘搭的航班是中午12點多才起飛,所以不用那些早起床。起床後才收拾行李,九點左右出門口。因為龍運和九巴也是同一個集團,所以我是第一次沒有付錢乘坐機場巴士到機場 。😁

平日的我都習慣了駕駛九巴的巴士,但龍運的巴士我卻還沒機會駕駛過,真的有點想試試。

等了一會,來到 龍運機場巴士車牌是 XM5044。 真幸運,是輛新車。歐盟六型「埃及妖后」車身設計,這款新型號我在九巴也曾經駕駛過。

大約45分鐘後終於來到了機場。接近4年沒有來過機場,感覺有點東西變了。原來現在除了11歲以下的人士之外,幾乎所有人都變了自助check in(我不知其他航空公司,但起碼我眼見國泰都是這樣。)

用自助check in機 Check In好像不是第一次,不過現在還要除口罩,Check In機器會自動登記你的樣子,作人臉識別。

我用了自助check in機之後,就再去Check In櫃枱寄存行李。現在 Check In櫃枱 連地勤也沒有了。要寄存行李也要自行辦理。自己Scan Barcode,自己拿取長條型的貼紙,再貼在行李上面,然後Scan一次行李上的Barcode,再人臉識別你的樣子,之後等待行李送進後方的運輸帶上才完成。一切皆自助,阿彌陀佛。

 

 

$day1_photo1
Volvo Volvo B8L 12.8m
$day1_photo2
Check In櫃枱也變了自助

就像現在到快餐店點餐也要用自助點餐機、到超級市場也要習慣用自助收錢機、到茶餐廳也要自己用智能手機Scan枱面上的QR Code點餐一樣。世界在變,要開始習慣一切皆自助。

以前要進入禁區,禁區閘前總會有幾個保安查看你的證件和登機證才放行。現在?保安也沒有了,變成了一個一個的閘門,只要除下口罩過第一道閘口,進入後第一道閘門關上了,然後再除下第二次口罩,第二道閘門才打開。過程就像進入 「e-道」一樣,只不過現在連身份證也不用插進,也不用按指模,只用除下口罩,通過人臉識別就會自動開門。好像方便了不少。但是,心裡總覺得很不安。世界愈來愈像 「1984」的世界,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

進了禁區,過了安檢之後,是入境處的區域。以前香港居民還可以使用「e-道」。現在「e-道」也簡化了,一樣不用插進身份證,也不用按指模,只用除下口罩,通過人臉識別就會自動開門。這樣就處理好出境手續,不用左摷右摷搵銀包、搵身份證,乾手淨腳。

本想在機場找點東西吃,以前過了入境處都有幾間餐廳。還記得之前有間 大力水手快餐店,但現在幾乎所有餐廳,不是倒閉就是還未開店。結果我還是空着肚子走去參觀一下機場。

聽說在這個月1號剛落成的連接一號客運大樓與北衛星客運廊,全長200米的「天際走廊」,是全球最長機場禁區行人天橋。

禁區閘前通過人臉識別就會自動開門
天際走廊

反正我比預定時間還早了很多,所以有時間走到那兒參觀一下。要走到那兒,乘搭扶手電梯的時間也頗長,經過幾次又高又長的扶手電梯,才終於來到「天際走廊」。「天際走廊」 靠近窗邊的地板是透明的,是可以看到下面的路面。若果剛好有飛機在橋底經過,就可以看到飛機的頂部。


透明的地板(非波鞋廣告)
第一次在這個角度看客運大樓

 

慢慢的來到閘口前等入閘,終於等到了入閘時,地勤人員吩咐我們排隊。可能大家都「餓咗好耐」,大家都急不及待的排隊上機。

 

往吉隆坡
A350-900

 

以前進入閘口, 地勤要檢查我們的護照和登機證,然後再Scan一下登機證才放行我們。現在不用了,只是除口罩進行人臉識別,即開閘。

 

翼尖小翼 成了一體,彎了起來
除口罩進行人臉識別,即開閘

這次是自己第158次乘搭飛機。早幾年很怕坐飛機,是因為有時候一年內乘搭得太多飛機,連自己也搭到怕。結果「如願」的被上天罰了接近4年沒有機會乘搭飛機 😖。

我抽中免費的機票是吉隆坡來回機票,但我最想去的地方不是吉隆坡。不過我對上一次是2001年的11月尾到過吉隆坡,至今已經有21年了。反正這次有機會,所以也會到吉隆坡懷念一下。

這班機是A350-900。900系我是第一次坐的,而 A350-1000 我上一次坐也是國泰航空,那次是2018年去關西的那次。

我發現這次椅背的Touch Mon反應很快,就像 iPad那般快。只記得以前的Touch Mon反應很慢、很鈍。
在飛機上我看了兩套電影,一套是《阿媽有咗第二個》和《緣路山旮旯》。這兩套剛好我沒有時間在電影院看,估不到這麼新的電影在這裡就有。《緣路山旮旯》比想像中好看,起初看見電影名以為是爛片,一套關於香港偏僻地方的愛情電影,我估計應該不太好看吧?而在我還未看之前聽過好多人說 不知道原來香港有這些地方。但當我看到這電影之後,我才發現原來好多我都去過,而且我還經常去,所以對我來說一些都不偏僻。

飛機餐味道好像比以前進步了,而且水果比預期中要甜。怪不得有人說,若果要選特別餐單,最好吃的是水果餐。


Touch Mon反應很快
飛機餐味道好像比以前進步了

關於馬來西亞,若果是2001年時候的我,都說不起幾個馬來西亞明星或者歌手名字。 大概只懂得 楊紫瓊 和 陳慶祥(阿牛)之類吧?!

現在除了 楊紫瓊 和 陳慶祥之外,起碼還懂得:黃明志、李幸倪、李心潔、梁靜茹、朱主愛、光良、楊秀惠、廖子妤、巫啟賢 和 林明禎。

COVID-19 疫情開始之後,馬來西亞也一度受到嚴重疫情影響並於2020年3月關閉邊境,不過由於2022年之後馬來西亞疫苗覆蓋率已近8成,因此馬來西亞政府宣布2022年4月1日起全面開放邊境。 所以在當刻2022年11月中,入境馬來西亞已經不需要強制隔離,也不用接受PCR核酸採檢。 但聽說最好預先下載「MySejahtera」應用程式(馬來版安心出行)。雖然我不知道現在入境還需不需要,但還是預先下載,預先登記了資料比較好了。

來到了吉隆坡國際機場,還以為入境時會有點麻煩。要不要查看我在香港打過的 疫苗針紙?要不要即場 張開我的咀巴 來個 PCR核酸 採樣?要不要出示「MySejahtera」應用程式??結果是我自己想多了,一切都不用。甚至連入境表也不用填。過關的人也不多,所以不用一會兒就可以拿行李,進入 入境大廳。

這是我是第一次到 吉隆坡國際機場第一客運大樓入境大廳。

第一次我到吉隆坡的,是2001年由新加坡坐火車到吉隆坡。而對上一次我來到 吉隆坡國際機場,則是2011年坐 Air Asia在這裡轉機,那次是在第二客運大樓。不過那次入境之後,沒有離開過機場,馬上走到離境大堂,再到Check in櫃檯寄存行李和拿登機證,然後再次檢查手提行李,再辦出境手續,然後再到登機閘口飛去印尼峇里。那次根本沒有到過吉隆坡市區。

所以第一客運大樓入境大廳,對我來說也很陌生。

因為我身上沒有馬幣,所以先找了一間找換店 兌換一下馬幣。看一看機場的兌價,食水好深。找了第二家,食水更深。只換了100美元,反正停留在吉隆坡的不足24小時又會離境。而且我之前也訂好了酒店,今天只需支付坐車和食晚飯,100美元理應足夠我用。100美元兌了 399元馬幣。

來到了吉隆坡國際機場
感覺有點像成田機場

第一客運大樓入境大廳感覺有點像 成田機場第一客運大樓的那種格局。搭 電梯到 Level 1 月台那層,買了一張車票往 KL Sentral,馬來文的 Sentral 應該等於英文的 Central,即香港的「中環」吧?!

上了 KLIA ekspres (KL International Airport Express) ,感覺有點像 成田Express的感覺。大約40分鐘左右的車程,來到總站 KL Sentral。車票是 55馬幣(約港幣$93.5)


搭 電梯到 Level 1 月台
那張「收據」上的QR Code就是車票

 

 

 

 

機場快線
到達 KL Sentral

我2001年時剛來到 KL Sentral 的那一個朝早,和 Kelly 吃的第一餐就是在這間麥當勞。想不到現在這間麥當勞還在這裡。只是招牌不同了,裝修也不同了。


2001年時 KL Sentral的麥當勞
2022年時 KL Sentral的麥當勞

我要先去找 Monorail 單軌列車站,但要十分好眼力才找到那個指示板。

先經過 Nu Sentral商場,進入後感覺有點像 九龍塘又一城的格局。穿過商場就到了 單軌列車站,找了一部自動售票機,買了張車票,那個車票就像深圳地鐵的那樣,是一個「圓餅」。單軌列車內的乘客,感覺大部份都是印度人居多👳。


你看見Monorail的指示嗎?
「駐車場」三個字旁
像又一城的購物中心- Nu Sentral


售票機
車票


吉隆坡單軌列車 KL Monorail。是馬來西亞目前唯一營運的單軌鐵路。 由 KL Sentral(吉隆坡中央車站)一直坐 單軌鐵路 至 Chow Kit (秋傑)站下車,大約20多分鐘,車費是 3.8馬幣(約港幣$6.4)

 


單軌列車內
幾乎由頭站坐到尾站

途中看見的建築物叫 「默迪卡118」,預計2022年底完成,樓高678.9米。完成後,它將成為世界第二高的建築物 。我發現不知道是甚麼原因,每一站的月台幕門都沒有關上,真奇怪。


默迪卡118
月台幕門都沒有關上?

到達 Chow Kit
Chow Kit站

 

到了秋傑站,步行5分鐘左右就來到了 Hilton Garden Inn酒店Check In。這裡有兩間 希爾頓花園酒店,兩間都是緊貼在一起的,兩間也叫做 希爾頓花園酒店。分別一間叫 Hilton Garden Inn North,一間叫 Hilton Garden Inn South。我入住的是 Hilton Garden Inn South。

房間和香港旺角那間 Hilton Garden Inn 格局和裝修都是一樣,所以十分親切。

 

酒店門外就是單軌列車路軌
我入住的房間

我入住的酒店位於吉隆坡叫 秋傑(Chow Kit) 的地區。看到這個 香港式拼音,十分親切。可能香港人一看就以為這是「周杰」或者「周傑」之類的拼音。若果是 Zhou Jie 的話,香港人看見這種拼音會感覺很核突。

「秋傑」這個名字其實來自曾經富甲一方的華裔商人- 陸秋傑,他是英國殖民時期,唯一能把宅邸建在英屬地的土生華人。這棟保有舊式結構的老宅子仍然矗立原址。

據說 秋傑 區是聚居最多馬來人、印度人和非洲人的地區,也是基層生活的地區。可能有點像深水埗般貼地吧?!

不知是否最基層生活的地區,大多是和性工作者、流浪漢、貧窮戶 扯上關係,如今秋傑地區 也算是龍蛇混雜、治安不好的地區,大概和巴黎的第十區差不多。

我這次所入住的地區雖然龍蛇混雜,但起碼勝在方便。就在我入住酒店的後方,就是出名的 秋傑巴剎。巴剎 就是 市集/市場,詞源為波斯語 bāzār。近幾年我去旅行,都開始喜歡去逛普羅大眾生活的 市集/街市,是傳統的那一種。因為每個地方的傳統市集,都各有特式和智慧。現代人去各國旅行,想看的都是各國不同的一面吧。

然而,現在世界各國都愈來愈相似,即使到外國的商場,看見的商店大多是一樣。特別是愈高級的luxury brands商店,Burberry,BVLGARI,Chanel, Cartier,Dior,Louis Vuitton,Tiffany 之類,在世界各國的高級商場都是相同的,好像倒模一樣的商場,即使去看也沒有意思。

而酒店旁邊就有一個大型百貨商店,酒店正前方就是單軌鐵路。陸佑故居也在不遠,陸佑 和陸秋傑 一樣是一位馬來西亞著名華僑實業家,香港大學陸佑堂就是以他而命名。


洗手間
房間

從窗外望出去,可以看見 KL Tower的夜景。看看手錶,到了晚上七點多了,早點外出找間餐廳吃東西要緊。

以前我在「食」方面,跟英國人一樣比較 保守和狹窄,沒見過、沒試過的食物都不隨便試。 所以現代的英國人認為最美味的食物只有兩樣:炸魚和薯條。

我在20多年前旅遊時,大多數不是KFC就是麥當勞,不是 炸雞 就是 漢堡。 很可惜當年自己太保守,若果當時自己肯試多點當地食物就好了。

現在幸好自己在吃方面也算是多元化,基本上沒有甚麼食物不吃, 而且也沒有一定要吃甚麼甚麼不行。 例如韓國人無김치不歡,去旅行也要帶着去; 大陸人也不是沒有 老干媽、泡麵不行,或者不吃米飯就不飽嗎? 我自己倒也沒有甚麼不行,反正自己這兩年愈吃愈簡單。

我以前基本上都很少嘗試吃馬來西亞或者東南亞國家的食品。最多吃的是肉骨茶、海南雞飯,其次是叻沙、沙嗲、拉茶等等。其他呢?原來我都沒有試過。或者可能試過,但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吃的是甚麼。

這次我想吃的是 娘惹菜。娘惹菜其實是流行於東南亞地區,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及泰國等地的美食。起源來自於早期定居於檳城、馬六甲、新加坡的華夏移民,取名於「娘惹」,指的是華夏移民和馬來原住民通婚的女性,炮製出來的菜餚,因為娘惹喜愛使用華人傳統食材,配以馬來料配料製作,漸漸成為一種獨特的菜系。


從房間可以看到 吉隆坡塔
酒店附近的街景


 

酒店外可以看到雙子塔
巴士


我步行大約15分鐘 到 Stesen Monorel Medan Tuanku 站,這兒是Quill City Mall 前面,而我想到的餐廳叫做 LIMAPULO: BABA CAN COOK。它就是 鄰近Quill City Mall,也算是在喜來登酒店的對面,是一間主打娘惹菜的特色餐廳。聽說在網絡上也頗具名氣,除了正宗的娘惹料理吸引食客以外,另一大原因定必是餐廳內的氛圍。餐廳內放滿了古董家具,鐵櫃鐵椅等,彷彿回到了八十年代的時空。


LIMAPULO: BABA CAN COOK餐廳
彷彿回到了八十年代

原本我想點一客的「Roti Jala」(馬來西亞網餅),可是他們都售光了。結果我就點了一客「Laksa」(叻沙),和一客的「Satay」(沙嗲串燒),還有一碗 咖哩。我看到甜品那兒還有一項叫 ABC的東西,我不知道是甚麼,反正很便宜,所以也點了一客ABC。

店員看見我點了這麼多有點驚訝,好像很擔心我浪費食物。結果他的擔心結果是多餘的,我不用幾分鐘就掃光了所有食物。原來 ABC 全名叫 Air Batu Campur,又名娘惹紅豆冰。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一種廣受歡迎的刨冰甜品。它更被馬來西亞官方譽為「國民甜品」。初時候,ABC只是在刨冰上加上紅豆。到了後來,加在刨冰上的配料愈來愈多,如多種水果、蘆薈之類,使現今ABC 顏色變得色彩斑斕。就像韓國的甜品 빙수。

收銀店員是幫我入單的,她一直和其他店員討論我點得這麼多,十分懷疑我一個人能否吃光。她也萬萬想不到我可以這麼快就把所有東西吃完。

「Laksa」(叻沙)
「Satay」(沙嗲串燒)



咖哩
整碗也是黃黃的,以前的我很怕

 

包着頭巾的收銀員 問我來自那裡?我回答是香港。
「那你是第一次來這裡嗎?」她問。
「對啊,我第一次來這裡。而今天是我第一晚,我才剛剛下飛機就跑過來。」我答。
她面露驚喜。😮
「是嗎?味道不錯吧。」
「非常好。我過幾天後會再回來。」
「是嗎?那天?」
「大概是四天後。」
「那就是星期二吧? See you again on Tuesday! 」她一面微笑😃,一面對我說。

這餐一共吃了 65.55馬幣(約111港幣),我用iPhone上的Apple Pay付的,放到感應器上,就付了錢,連名也不用簽,方便快捷。吃飽後我就回酒店附近,去那個 秋傑巴剎(市場)。附近的街道比較吸引,有很多小販在街上賣着小吃,燒魚串燒之類,還有很多攤販都賣水果。


ABC
秋傑巴剎

在 秋傑的街道上逛了一會,果真比較龍蛇混集。雖然看不見滿街妓女,但是乞丐卻不難發現。而且我看見一個應該是上了年紀的胖女人,她是街頭露宿的,睡在街上,突然就站起來,二話不說的脫光她自己衣服,身上連乳罩也沒有一件,然後慢慢的換上另一件衣服。有一些人則在垃圾桶旁找食物。

街頭的另一邊好像有人在遊行。先父教落「閒事莫理,眾埞莫企」,於是我就急急走回酒店。



我入住的酒店
左面是 North,我入住的是South
中間隔着一座危樓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