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在這次旅程中,遇到大陸人的機會不算多,大多數都在手信店裡看到。為什麼我們知道他們是大陸人?因為聽到他們用普通話跟店員理論,為何店內沒有「微信支付」?為什麼不能用「支付寶」?之類的問題。

我曾在香港聽過他們很驕傲地說,他們已經很久沒有用過現金,現在做什麼都用「微信支付」。確實,最近幾年我也有到過大陸,確實可以完全不用現金,整天都用電子支付就可以了。但是,其他國家並不是所有地方 都接受電子支付,特別是日本。

日本人偏愛實體東西,貨幣就是其中之一,在日本,現金交易高達82%。直至現在,依然有很多日本餐廳、手信店等,只收現金。令很多一直以來不使用現金的大陸遊客不知所措。

舉個例,來香港旅遊的話,八達通、信用卡 加 現金 ,我就覺得很方便。到澳門的話,MPay、澳門通、信用卡 加 現金 ,我就覺得很方便。但如果你到大陸旅行,智能電話、移動網絡、微信支付/支付寶 是必須的。但到日本的話,現金、信用卡 加 交通卡(如:西瓜卡),才是正道。正所謂入鄉隨俗。事前的了解很重要。

對了,這次我主要都用 iOS版的Suica(西瓜卡),作日常購買東西時使用。沒錢時,只要用Apple Wallet 充值,馬上又可以用了。

基本上在便利店購物或者自動售賣機買飲品,都能用Suica。到餐廳吃飯或者入住酒店結賬時,則用信用卡付款。最後一些老餐廳,或者私人停車場之類的地方,只收現金的話,我才拿現金出來付。

電子支付「有辣有不辣」,縱使方便市民毋須再攜帶現金,一部手機隨處通行付費;若果一旦系統出現問題,交易便遇阻滯。內地多個地方的支付平台,曾因為天災或人為因素,令大陸民眾未能成功付款,也是很多問題所在。

遇上嚴重洪災,停雨後食水、電力及網絡未能恢復,依賴電力及網絡的電子支付首當其衝。

由於當地人過去能夠依靠手機輕鬆解決的生活雜務,沒網絡後,簡單的事情成了許多人的日常難題。特別是日本這個災難時有發生的國家,有幾手準備會比較安心。

畢竟你去人家的地方旅遊,人家沒有必要專門服侍你。人家店舖不用「微信支付」,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若果你去紐約搭地鐵,用不到「微信支付」乘車,難道「一切責任全在美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