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5日 星期五

閒遊柏林


早上七時起床,外面七度,下雨。八時到 酒店餐廳 吃自助早餐,一如其他國家的 Hilton 酒店,自助早餐絶不馬虎。九時離開酒店,酒店門外就有地鐵站 Stadtmitte 站,想不到 柏林地鐵 和巴黎地鐵一樣是 淺層地鐵,即是離地面很近,一般深度 只是和我們平日的 行人隧道差不多。

 

$day2_photo1
坐在酒店餐廳就可以看到德意志大教堂 和 背後的法國大教堂
$day2_photo2
我拿的食物

 

一下去就是 Stadtmitte站U2線 的月台,在月台上的自動售票機,我買了一張 AB區的 Day Ticket。要知道自己想去的地方是那一區,非要拿一張地圖看清楚不行。

售票機 有德語和英語,但剛好我看得懂 德語的 Day Ticket字樣,所以就直接按了 Tageskarte 字眼,買了一張 一天乘車票。

 

地鐵站U2月台
AB區 Day Ticket

柏林地鐵 也是用一種 誠實制度,好像 葡萄牙波圖的輕鐵、羅馬的機場快線、希臘地鐵 等等很多歐洲城市的鐵路系統一樣,都是沒有閘口,乘客需要 自覺地買票,然後打咭,車上也沒有 職員 檢查車票(或許偶然會突擊檢查)。

相反,大陸、台灣、香港、日本、巴黎、倫敦、巴塞、甚至美洲的 紐約、墨西哥城等地的地鐵系統 也是採取入閘制。
到底那種 制度比較好?那就真的要看看那個地方的人民 質素了。但對我來說,我是喜歡誠實制度的,因為不用預留入閘機等,節省很多地方。

由於我不是要坐 U2線,於是我就繼續往前走,走到U6線那裡。


打咭機
打了咭

 

先說說 柏林市區的交通系統,對於第一次來柏林的遊客來說,的確是有點複雜 和 混亂。首先要知道 單是 所謂的鐵路就有兩種,一種叫 S- Bahn、一種叫 U- Bahn。
一般翻譯叫 S- Bahn 做「城市快鐵」。我喜歡叫它做 火車。目前有 15條線,有166個車站,而且大多數 也是架空的,就像東京的山手線一樣。
接下來就是 U- Bahn ,一般也稱為「地鐵」。目前有10條線,173個站。絕大部份路線也在地底。

還有一種,出現於 前東柏林地區的,是一種 叫做 Straßenbahn Berlin,運行於 路面的 單層電車,那裡則有398個車站!

最後就是 巴士。

這幾種 交通工具,都是 柏林運輸公司(Berliner Verkehrsbetriebe),簡稱BVG,負責營運的,一張票 於指定時間內 就可以 無限轉換 上述各種交通,非常方便。大前題是你要熟悉 或者 搞清楚 那些線路 和 車站。所以,一張 柏林的線路圖,就有700多個車站,非常驚人﹗

我在 U6線的 Stadtmitte車站,坐了兩個站,來到了 柏林腓特烈大街車站(德語:Bahnhof Berlin Friedrichstraße)。這裡不單可以坐到 S-Bahn (即是 城市快鐵),也可以坐到區域列車(德語:Regionalbahn,簡稱為RB)。

 

 

地鐵站 U6 月台
地鐵列車

 

顯示器
火車站


普通一個火車站也很美
往機場的列車

是雙層的
月台上的每一個大鐘都是分秒無差的


這是普通S-Bahn的列車車箱
有沒有東德的味道?

 

由於 我明天要到 柏林-舍訥費爾德機場,由於時間比較趕急,所以我想預早一天預演一次,知道時間 和 路線,好讓明天在趕時間的情況下不用花時間去找路。

上了一列 火車之後,火車經過了 博物館島,再過多一個站,來到了 柏林亞歷山大廣場站 下車。一離開車站,馬上看見 柏林電視塔。

柏林電視塔(德語:Berliner Fernsehturm),高368米,是德國最高的建築。觀光台設在204米處,不過今天又是陰天,又正在下雨,所以我沒有打算上去觀光台參觀。

 

 

柏林亞歷山大廣場站
柏林電視塔


Straßenbahn。路面電車。
柏林市政廳,又名紅色市政廳。


這裡的水管同樣也是這樣架設
正下着雨,但德國人真的沒有開傘習慣


說起下雨,小時候就讀過一本書,說德國人下雨也不打傘。我觀察街上的人,真的,沒有人拿着雨傘﹗或者 在德國 就很少下暴雨吧。我估計即使下暴雨,沒有傘子的人們也只會暫時避雨,而有開車的就會繼續駕駛,根本不用理會是否下雨。而我估計,大多數在德國的下雨日子,似乎也只會下毛毛雨,不大不小,拿着傘又好像有點多餘。

柏林電視塔從1965年時由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興建,於1969年10月3日落成,可說是東德的一個標記。

 

說起東德,我小時候就有學鋼琴,大約1987年左右,我爸就買了一台 Alexander Herrmann 鋼琴給我練習之用。根據當年賣鋼琴給我們的 琴行老闆說,Alexander Herrmann 鋼琴是一台 東德鋼琴。
那時的我就開始對 『東德』這個字很在意。同時期比起日本的YAMAHA 鋼琴還要貴上一 至兩倍,而且 聽說當時我家那台 Alexander Herrmann 鋼琴的價錢,和一台日本小車的價錢差不多,可見手工極佳。

來到這裡,我最想參觀的是 DDR Museum (東德博物館)。來到這裡時,只是九時半,距離開館時間還有半小時,於是我只好坐下來休息。

 


柏林大教堂
施普雷河


DDR Museum 就位於 施普雷河邊,對面就是 博物館島上的柏林大教堂。就我看來,施普雷河 十分像 巴黎的塞納河,而柏林的博物館島 也很像 塞納河上的 西堤島。

一直等到 十時開館,排隊入場的人非常多,大概超過一百人了。場內 展出的東西,其實早在十多年前的 香港旅遊雜誌《新假期》也大部份介紹過,完全沒有驚喜。而且 場內展品的介紹,基本上也只有德語,所以有少許失望。

 


DDR Museum
施普雷河邊


施普雷河邊
真正的柏林圍牆其實不單只有道牆,後期加固為由瞭望塔、混凝土牆、開放地帶以及反車輛壕溝組成的邊防設施

東德人民的日常用品
東德人民的日常用品

 

當時也流行紅領巾
一大堆相機


其實當時東德人民流行天體海灘和旅行
實際不意外


去外遊的東西
應該是糧票


 

當時的報紙
這是當時的監獄。諷刺的是比起香港劏房還要大



當時東德人民的居所
居然比起IKEA的示範單位還要漂亮

像香港七、八十年代公屋的廁所
示範單位


很快的離開了博物館,場外已經超過二百人在排隊,似乎大家都想探索一下 前東德的情況。

走過對面的柏林大教堂,過門而不入。而它的對面所在地,以前就是 東德的「共和國宮」(Palast der Republik),現在已經被拆除。

繼續走往 柏林舊博物館,穿過它之後,沿着 施普雷河西邊,找到了 現任 德國總理 默克爾夫人 的家。(地址:Am Kupfergraben 6)

 


柏林大教堂
柏林舊博物館


柏林舊博物館
帕加馬博物館


大概,眾多遊人經過也想不到,這裡就是 德國總理 默克爾 的家。日常門外只有兩名警察把守,我經過時,兩名警察已經在前方的咖啡店門外 ,一面喝咖啡,一面和咖啡店老闆聊天。

我忘記了是那一家傳媒,披露這裡就 德國總理 默克爾 的家,據說 大樓門外就有他現任的丈夫 Sauer 的姓氏。

默克爾 住的地方, 一點也不起眼。你以為她住的地方是 像白宮一樣的地方嗎?沒有,她繼續和她那位教授丈夫 住在一間不起眼的小公寓。 據說,偶然你會 看見 默克爾 一個人去附近的超級市場買東西的 情況,而且她會守規矩排隊付錢。她絕對不會覺得自己很「超然」,也不會每件事也使用「特權」。

德國總理 默克爾的家 對面,剛好是 帕加馬博物館的出入口。據說 帕加馬博物館的閉路電視,偶然會拍到 德國總理默克爾 在家裡的情況。

前方就是 火車的架空天橋,我沿着架空鐵路橋下,一直走回剛才的 柏林腓特烈大街車站。在這個車站,我終於發現了便利店﹗

 


德國總理 默克爾(和其丈夫)的住所
架空鐵路橋下一間間的小店鋪令想起山手線橋下


我就在便利店買了一支 Evian礦泉水,然後走到地底找了洗手間,但原來洗手間要付錢的,每次入場需要付 1歐羅(約港幣九元)﹗「痾督尿」不到三十秒,但入場要港幣九元,真的很貴﹗

大概,柏林想去的地方已經去過,我還想的只是想看看附近有沒有 前東柏林 或者 東德 的建築,反正沒事好做,走上月台,隨意的跳上一班列車,把我送到 前東柏林的郊區。

 


S-Bahn列車
出了市區,但四周也是塗鴉

我還以為,在前 東柏林的市郊,應該會看到 東德時期的住宅建築吧。失望的是,我好像看不到。一路上都只是看到 在歐洲各個城市都很常見的 塗鴉。

老實說,我頗討厭塗鴉。我不認為那些是「美術的表現」,有一些只是簡單的 寫了英文之外,就沒有任何藝術價值,這簡直和 法國人帶狗去散步又任意讓狗在街上隨意拉屎一樣 污染環境。

一直坐,坐到去 接近B區的邊陲,然後下車,又坐回來。坐回來之後,坐到去 Berlin Ostkreuz 站,轉乘了 S41 環狀線。

 


車箱內
離市區愈來遠,隨街塗鴉



很難看出到底是否前東德式建築
S-Bahn環狀線

柏林也有 像東京山手線那樣的環狀線。順時針方向行駛的叫 S41,逆時針方向行駛的叫S42。

我坐的S41 環狀線,一直坐到去 Halensee站 就停了下來。過了一會兒之後,竟然 倒轉運行。到了下一個站時,我下車一看,列車的顯示竟然變了 S42。明明剛才我坐的是 S41,但到了Halensee站之後,變了S42,然後倒轉運行。

就好像我上個月到 仰光坐環狀線,同樣到了某個站後突然不環狀行駛,然後倒轉運行。

試想像一下,你 有一天打算乘搭 東京山手線 外環線(即順時針方向) 從 有楽町駅 打算到 新宿駅,但到達 原宿駅之後,列車突然 倒轉運行,駛進了內環線(即逆時針方向)。明明你以為下一個站是代々木駅的時候,但結果是駛回 渋谷駅,那種心情真的突然沉了一沉。

不過也沒有所謂,反正我沒事好做,只是 遊車河,沿線看風光而已。列車開到 S+U Tempelhof Berlin 車站,我下了車,轉到地鐵站。

在這個地鐵站,就有一間 小賣店。我看見那些 麵包、三文治都非常吸引,加上我還沒有吃午餐,所以就買了一個三文治和一杯咖啡。

很快的走到了U6月台,由於列車還沒有到站,於是我就坐在月台的椅子上吃三文治。

還吃不到兩啖,一位 年約20歲左右的 德國青年 走過來,用德語向我說了幾句。

可惜的是,我的德語水平還沒有達到 聽得懂他的說話,而且他也沒有做任何手勢,我真的一點也估不到他想表達甚麼。他的說話,一點也不兇惡,只是非常平心靜氣的告訴我一點事情似的。

看他的樣子,又不似行乞,而且我又沒有得罪他,真的很難估計他想表達甚麼。雖然他沒有指着我的三文治,但我估計,可能他是說,不可在月台吃東西吧。

我馬上收起三文治,他就離開了。大概我估計是對了吧。

我看看月台上,沒有 不准飲食的 標誌,甚至連 列車上,也沒有不准飲食的標誌。不過,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傳統風俗,當你到別的地方旅遊 或 居住時,就要入境隨俗,正所謂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我是一個非常尊重當地文化的人,和德國人一樣,我非常守規則,我也會依然交通燈過馬路。身為遊客,我們只是一個過客,當然不能破壞人家固有的風俗和習慣。正如我居住在新界北區,每天就為 大量不守規矩的 大陸遊客 而感到 煩厭。

又據說,德國人都總喜歡 教育人,認為他們自己是最好的。無可否認,德國人的嚴謹性,在世界上都是數一數二的,所以我十分尊敬他們。

 

 

地鐵站的小賣店,後方就是月台
非常吸引,而且價錢便宜

坐 U6回到 Stadtmitte站,返回酒店休息。我入住的 Hilton 酒店位置,就是位置前東柏林的。

說起東、西柏林,或許我本身就住在 香港 和 大陸 的邊境附近,自小 就有「邊境」情意結。
之前去過的 新加坡、馬來西亞邊境城市 新山;德國、奧地利 邊境小鎮 Bayerisch Gmain;比利時、荷蘭 邊境小鎮Baarle-Nassau;芬蘭、瑞典、挪威邊境、德國、法國邊境小鎮 科馬;以色列、巴勒斯坦邊境 等等,總之是 「邊境」,我就很有興趣。

一說起柏林,大概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會想起 柏林圍牆。雖然柏林圍牆已經被拆去,但自去年由愛琴海登陸歐洲的難民突破100萬以來,東南歐各國相繼建造鐵絲網等情況,新的「歐洲圍牆」 也被建成了。

說到底,「國界」、「邊境」是人類的產物。雖然有些邊境是有形的(例如有圍牆、鐵絲網等等),有些邊境則是 無形。但不管是 有形 還是 無形,它的分隔就創造了 兩個不同地方的文化、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政府體制。

我記得我年幼時就常到 剛改革開放的深圳,那邊的人 穿的藍黑灰的衣服,常常以「同志」稱呼,各處地上也有痰罐。這好像是半世紀 以上的事,但其實是三十年前的事而已,但直到今天我還能記起。或許是 社會主義 對我們住在 國境之南 的人來說帶有神秘。即使現在 大陸人來到香港,他們大多也是帶着神秘的眼光來看待香港。

正正如此,我之前一直想到柏林的其中一個原因,正是它過往被分隔着。不單整個城市被分割成兩個,而且被 兩個國家(東德和西德) 分別管治。

 


德意志教堂和法國大教堂的外型都是一樣的
唯獨旁邊一間是尖頂,一間是圓頂

 

回到酒店後一直休息至 大約六時,我又走去昨天到過的 舊柏林人 餐廳吃晚飯。今天點的是 德國東部,以至柏林地區流行的水煮醃製豬手(Eisbein)。和昨天焗製的豬手(Schweinshaxe)不同的是,水煮豬手 有點像 燻蹄,吃起來很滑。雖然 普通的豬手也很好吃,但似乎我更愛 水煮豬手。

晚餐後,今天走過 Drive 另一面的大街,這裡是 Mercedes-Benz 的陳列室,地方沒有Drive那麼大,但陳列的車也不少。我看了一會兒後,便走回酒店休息。

 

薯仔湯和麵包
水煮豬手


Mercedes-Benz 專門店
我大概會買這部款式吧

 

 


若果住外國,大概 GLE 會是首選
晚上的希爾頓酒店很漂亮啊

今天有點失望的是,我還以為 現在都很容易看見 前東德時間遺留下來的建築、住宅社區等。但畢竟統一了二十多年,很多建築都因為市政建築計劃而拆卸,我只能說自己遲來了三十年。

全日消費:地鐵一日票 €7 、東德博物館 €7、車站廁所€1 、便利店買水€2.14、地鐵站買三文治和咖啡€3、 晚餐€ 20(連小費),共 €40.14


next page